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2020年春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同步训练 课时测试 1 浮力

   日期:2024-08-02     来源:www.whaletan.com    浏览:537    
文章简介:1、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没遭到浮力的是 第十章 浮力 第 1 节 浮力 测试时间:25 分钟     1. 答案 C 立在河水里的桥墩下表面没遭到水的重压,故不受浮力。 2. 将木块投入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木块有一部分体积会露在...

 

 

 

 

1、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没遭到浮力的是

第十章 浮力

第 1 节 浮力

测试时间:25 分钟


 

 

1. 答案 C 立在河水里的桥墩下表面没遭到水的重压,故不受浮力。

2. 将木块投入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木块有一部分体积会露在空气中,则木块所受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A.空气 B.水 C.木块 D.盛水容器

2. 答案 B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遭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漂浮于水面上,所以木块所受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3. 浸在水中的物体遭到浮力的根本缘由是

A. 在水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B. 在水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C. 浮力起因于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D. 在水中,温度随水的深度增加而减少

3. 答案 B 物体遭到浮力是什么原因物体上下表面所遭到的重压差,上下表面能有重压差是由于在水中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 B 正确。故选 B。

4. 

跳水运动员接触水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 F 随深度 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4. 答案 A 在运动员接触水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随深度的增大,浸在水中的体积先增大后不变,而水的密度维持不变, 故运动员遭到的浮力先增大后不变。

5.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重 10N 的金属块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7N。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7N,竖直向上 B.10N,竖直向下

C.3N,竖直向下 D.3N,竖直向上

5. 答案 D 浮力大小 F 浮=G-F 示=10N-7N=3N,方向竖直向上。

6. 如图所示,Q 为铜制零件,其上部为边长 L=0.2m 的立方体,下部为边长 l=0.1m 的立方体。 Q 的下表面与容器底部粘合, 且水面恰好与 Q 上表面相平,则零件所受的浮力为


 

A.0N B.20N C.60N D.80N

6. 答案 C Q 的下表面因为与容器底部粘合,水没对其产生向上的重压;上部立方体的下表面的一部分

遭到向上的重压,受力面积为 S=L2-l2=2-2=0.03m2,这部分表面遭到的压强为

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Q 的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故零件遭到的浮力为 F 浮

=pS=2000Pa×0.03m2=60N,所以选项 C 正确。

7.如图所示,甲实验用上下均开口的矿泉水瓶,先将乒乓球放置到里面,然后注水,乒乓球并不上浮,然后用手掌堵住下方开口,乒乓球才上浮;乙实验用正常矿泉水瓶子,无水时,将乒乓球堵住瓶口倒置,乒乓球脱落,注满水后,再将乒乓球堵住瓶口倒置,乒乓球不脱落;丙实验用两端开口直径略大于乒乓球的玻璃管,倾斜放置,一端挨近乒乓球处,另一端用吹风机水平吹,乒乓球从玻璃管上端飞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实验中,下端开口时,乒乓球不上浮,是由于遭到的压强差向下

B. 甲实验中,下端堵住时,手对乒乓球有一个向上的托力

C. 乙实验是由于大方压向上的重压远大于水柱向下的重压

D. 甲、乙、丙三个实验都是大方压导致的,甲、乙状况相同,而丙主如果流速不同导致的压强差

7. 答案 AC 甲实验中,下端开口时,向内注水,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部没水,它的底部不受水向上的压强,乒乓球上部因为遭到水向下的压强,压强差向下,所以乒乓球不会上浮;用手掌堵住下方开口,此时乒乓球底部也遭到水产生的压强,且大于上方遭到的压强,即遭到浮力,故而上浮,所以 A 正确、B 错误;乙实验中,矿泉水瓶内无水时, 将乒乓球堵住瓶口倒置,瓶内和瓶外大方压相等,乒乓球因为遭到重力用途而脱落;注满水后,再将乒乓球堵住瓶口倒置, 因为瓶内气体被排出,而瓶外的大方压远大于瓶内水柱产生的压强,大方压向上的重压远大于水柱向下的重压,所以乒乓球不脱落,C 正确;丙实验中,用吹风机水平吹玻璃管的上端,玻璃管上端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而玻璃管下端空气流速不变,压强不变,玻璃管上端的压强小于玻璃管下端的压强,乒乓球从玻璃管上端飞出。由剖析可知,甲实验主如果由浮力导致的,乙实验是由大方压导致的,丙实验是流速不同导致的,D 错。

2、填空题

8.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原因”。第一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金属球慢慢浸入水中,当金属球完全浸入水中之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 。由此小明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小红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由此你觉得__________ 。

 

8. 答案 渐渐减小 两人的猜想都合理

分析 当金属球慢慢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渐渐变大,完全浸入水中之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渐渐变小,由此可知金属球遭到向上的浮力,并且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但此时金属球未完全浸入水中,小明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也是有道理的。

9. 如图所示,一个乒乓球在一个水池的出水处;水只能缓慢渗出,池水对这个乒乓球 向

的重压,因此乒乓球__________水的浮力。


 

 

9. 答案 没 上 不受

分析 乒乓球下部没水,它的底部不受水向上的重压,也就没重压差,所以,乒乓球不受浮力,球不会浮起来。

10. 

一均匀的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已知它的棱长为 a,上表面所处的深度为 h,则正方体下表面所受液体的重压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方体所受浮力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答案 F 向上=ρg·a2 F 浮=ρga3

分析 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S=a2;下表面的深度为 h+a,正方体下表面所受液体的重压:F 向上=p 向上S=ρg·a2;正方体上表面所受液体的重压:F 向下=p 向下S=ρgh·a2;正方体所受浮力:F 浮=F 向上-F 向下=ρg·a2-ρgh·a2=ρga3。

11.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下悬挂一个盛有水的小水桶,用一细线拴一铁球,当用手提细线上端将小球从空气中缓 慢浸没在水中,使其静止,且不与桶壁、桶底接触,水未溢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答案 增大

分析 原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水和桶的重力;当铁球浸没水中时,铁球将遭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用途,因为物体间力有哪些用途是相互的,铁球对水同时产生一个竖直向下的重压,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水和桶的重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

3、实验探究题

12. 如图所示是研究浮力与什么原因有关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是 5N、4N、4N、3N。

 比较图乙与图丙可得到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比较图乙与图丁可得到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2. 答案 物体浸没的深度 液体的密度


分析 读图并依据题意可知,图乙中测力计的示数为 4N,图丙中测力计的示数同样为 4N,两次实验的液体都是水,只有浸没的深度不同,这样来看,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读图并依据题意可知,图乙中测力计的示数为 4N,图丁中测力计的示数为 3N,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图丁中测力计的示数较小,而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3.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原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小丽用重为 3.2N 的物体 A 做了如图 1、2、3 所示实验。该实验验证了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正确的,可得出:在同种液体中,

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遭到的浮力越大。实验中,物体浸没时遭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丽在验证猜想二时,依据测得的实验数据描绘出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图象,如图 4 中甲所示。他剖析后发现,因为误将物体遭到的拉力当成了浮力,致使图象甲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可以判断:物体遭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图象应是图 4 中的 。

 为验证猜想三,小丽使用了与物体 A 密度不一样的物体 B 进行实验。她将物体 B 渐渐浸入水中,容器中的水面上升至图示 O 地方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恰好变为 0,如图 5 所示。取出物体 B 后,小丽又将物体 A 缓慢浸入水中,她在水面上升到

地方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此做是为了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以便判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是不是有关。

13. 答案 一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2.2 竖直向上 丙 O 点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分析  由图 1 知,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不同,所受浮力不同,可知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可验证猜想一;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说明物体遭到的浮力越大,可得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遭到的浮力越大;由图丙知,物体浸没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1N,遭到的浮力 F 浮=G-F=3.2N-1N=2.2N,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物体遭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浮力越大,则拉力越小,故物体遭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图象与拉力与密度图象是相反的,故选丙;要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需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则应将物体 A 缓慢浸入水中,使水面上升到 O 点处,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14. 现有实验器材如图所示:细线、长方体金属块、装有适当水的烧杯、弹簧测力计及刻度尺。 小明借助这类器材做“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原因有关”的实验。 他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的长方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渐渐减小。 于是他得出结论:“物体浸没在水中前,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请你借助图中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明的看法是不对的。


 

写出实验步骤;

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  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横、竖两个方向吊起金属块,在金属块上标记,分别浸入水中二分之一的体积,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从而说明:物体浸没在水中前,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无关, 小明的看法是不对的。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放置方法

浸入水中的深度

弹簧测力计示数/N

结论

横放

 

 

竖放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器材选择、科学探究策略制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运用控制变量法, 怎么样达成在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变的首要条件下,改变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是本题的重点。

4、计算题

有一个长方体物体浸没在水中,它的上、下表面面积均为 0.15m2。上表面距水面 10cm,下表面距水面 22cm。求:

水对长方体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强各是多少?

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压差各是多少?

15.答案 9.8×102Pa 2.156×103Pa 176.4N 176.4N

分析  水对长方体物体上表面的压强 p 上=ρ 水gh 上=1×103kg/m3×9.8N/kg×0.1m=9.8×102Pa, 水对长方体物体下表面的压强 p 下=ρ 水gh 下=1×103kg/m3×9.8N/kg×0.22m=2.156×103Pa。 物体所受的重压差 ΔF=F 向上-F 向下=p

下·S-p 上·S=·S=×0.15m2=176.4N,浮力实质为物体上、下表面遭到的液体重压差,则 F 浮

=ΔF=176.4N。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